2月19日,湖州市举行新闻发布会,正式对外发布《进一步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》。
翻看此次新政,涵盖了有效投资、科技创新、先进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、交通、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、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、民生保障8个方面,共有69条具体举措,政策资金额度达231.5亿元。
横向看,这是继去年开年湖州市发布支持经济发展新政后的一次延续;纵向看,这是继上月湖州市出台《湖州市支持企业稳工稳产助力“开门红、开门好”政策意见》后的政策再升级。如此密集的政策布局、如此体量的政策支持,将为今年湖州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变化?
“热辣滚烫”中抢占先机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于经济发展而言,开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要保持开局就热辣、起步就滚烫的状态,政策指挥棒就必须有所指、有所谋。
“2023年面对超预期冲击和年初经济运行低开承压的不利局面,湖州市果断打出强政策、优服务、拓市场组合拳,全力推动经济回升、趋稳、向好,整体回归到合理区间。”湖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为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深入实施三个“一号工程”和“十项重大工程”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,新春伊始湖州市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此次政策,全面顶格承接落实省“8+4”政策体系,除山区海岛县等个别不涉及湖州市的政策,其余政策全面落实落细,做到对应省里政策每条都有呼应、有细化。
此次的新政,湖州市依然坚持“政府过紧日子”的传统,严控一般性支出,确保把更多财力用在帮扶企业、促进发展、改善民生上。“聚焦制约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弱项,我们研究提出更具针对性、可操作的具体政策举措。”相关负责人说,比如针对数字经济发展质效不高的问题,专门制定“支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发展”政策,在土地、能耗、算力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。
记者发现,虽然今年政策框架不变、总体稳定,仍旧在8个领域重点发力,但对去年政策中的47条,迭代升级后继续执行。同时在科技领域更加注重对新型研发机构和科创载体的支持,在工业领域加强对数字经济、未来产业的支持。“新一轮政策数量较去年增加了13条,旨在聚焦发展最紧迫、企业最有感、群众最期盼的领域,精准调整和细化政策,提高政策质效。”相关负责人说。
新政还紧紧围绕湖州城市发展定位,增加深化绿色金融政策创新、加快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建设、持续推进全球大招商行动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具有湖州特色的元素,充分体现湖州打法,彰显湖州优势。
“望闻问切”中解决痛点
“新政来得及时,对于当前我们准备抢开局的企业来说,是很好的一股助力。”昨天,诺力集团副总裁钟锁铭通过南太湖号App观看了整个新闻发布会的直播,他一边仔细聆听相关政策解读,一边记录着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条款。他说,目前诺力已全面开工,复工率、复产率均已达到95%以上,部分订单排到了5月份。“在制造业领域,今年的69条有很多干货,旨在解决企业的痛点,相信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后劲一定会更加强大。”钟锁铭说。
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主体在产业,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尤其重要。去年以来,湖州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水平建设“415X”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部署,新增“浙江制造”特色产业集群总数7个,其中核心区数量4个,总量和核心区数量均居全省第4位,持续加速承接省集群建设。
“结合实际,近期我们已经迭代八大新兴产业链链长制2.0版,一链一策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、半导体及光电等新的八大新兴产业链,今年力争八大新兴产业链营收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。”新闻发布会上,湖州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,全市还将“一业一策”改造提升木业、纺织等八个传统产业,推动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多元化发展,加快建设“8+8”湖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,着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、全国绿色智造名城,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。
据了解,今年湖州市将优先保障“415X”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、八大新兴产业链培育、制造业投资和技术改造、企业绿色智造转型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方面内容。其中,仅一季度就统筹安排了专项资金2亿元,支持企业稳工稳产,助力“开门红、开门好”。
为进一步支持推动湖州市的出口,今年全市还将开展“我和企业拓市场”系列活动,全年重点支持展会150场以上,组织出国(境)团组200个以上,服务企业1000家次以上。市、区两级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给予不低于60%的补助,助企业防范风险。新兴业态方面,加快完善跨境电商综合物流服务体系,全年新建境外公共海外仓2个,新增跨境电商独立站10个。
“延绵不绝”中释放动能
翻看此次新政,记者发现,保持发展后劲、释放发展动能的内容在69条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。仅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就出台7条政策,全市财政预算拟安排78.25亿元,重点支持制造业、交通、能源和社会民生等领域投资。
“2023年,湖州市投资增长10.4%,高于省均4.3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4位,完成投资突破2000亿元大关,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湖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全市将做好市内挖潜和向上争取相结合,争取更多要素支持项目尽快落地建设。
在资金需求上,全力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、中长期建设国债、专项债等国家、省级资金对重大项目的支持,同时,加大融资保障力度,力争全市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达到120亿元左右。
同时,湖州市将积极破除隐形投资壁垒、拓展投资领域,让企业家“愿意投”“可以投”“加快投”。在项目推介上,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交通、水利等领域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清单,让企业家有合适的项目投。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省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(REITs)试点,推动民间投资“看得见、进得去、有收益、退得出”。
推动科技创新是释放动能另一重点赛道。此次新政中对科创平台提能升级更加侧重,比如对新认定的省以上实验室等重大平台,最高奖励达1000万元。而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,新政将重点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,实施核心技术“揭榜挂帅”项目,最高支持300万元,对立项的省以上重点科研项目,最高配套支持1000万元,具体在半导体光电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控制、氢能储能等5大领域侧重面上布局,在特种材料、物流装备、地理信息等4大领域突出点上突破。
“为保证政策资金支持的连续性和有效性,将按照有效政策加力提效、低效政策全面缩减、无效政策果断压减的原则,让政策更精准、企业更有感。”湖州市财政局负责人说,湖州市将全程跟踪问效,健全机制,强化多部门协同跟踪问效机制,动态调整相关政策,建立无效政策退出机制,全面提升财政政策绩效。
同时,全力推进改革,放大全省首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最佳实践案例”优势,按照“承诺即兑付、认定即兑付、申报即兑付”三种兑付模式的要求,持续深化“财助营商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,加快政策“一键兑”平台2.0建设,逐步将所有专项政策资金全部纳入,不断增强惠企资金兑付质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