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
> 工作动态 > 部门动态
最佳实践“好案例”|市生态环境局建立环境资源要素“蓄水池” 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
【信息来源: 市委改革办】 【信息时间: 2023- 08- 02 】【字号 【我要打印】【关闭】

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市挥发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稀缺度逐渐提高,且区县间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储备不平衡,一定程度上制约项目发展。按照《湖州市“2+8”平台综合实力五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》要求,市生态环境局建立环境要素“蓄水池”机制,统筹市级和区县一定数量的环境资源要素,用于解决区县间指标结构不平衡问题,重点保障重大项目。



一是完善指标建库


  统筹区县储备不平衡、稀缺度较高、制约项目发展的挥发性有机物和重金属指标,完成全市6大环境资源要素“蓄水池”建库。全市“蓄水池”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物“蓄水池”储备分别为6227吨、156吨、3.73万吨、3.18万吨、1500吨。


二是强化统筹增效


  统筹全市环境资源,在保障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发展。环境资源要素“蓄水池”建成以来,已支持378个新增主要污染物建设项目所需环境资源要素,调配落实化学需氧量253.4吨、氨氮22.576吨、二氧化硫186.392吨、氮氧化物3406.096吨、挥发性有机物815.57吨。


三是实施动态管理


  梳理历年环评审批项目底单,构建滚动核查机制。结合“腾笼换鸟”、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,实时跟进腾退进度,统筹减排和腾量任务,通过主要污染物减排挖潜总量空间,每年进行富余指标核定,作为“活水”注入“蓄水池”。同时,按年度开展管理执行情况督查,认定区县量不足时,由市级“蓄水池”统筹调配指标,确保进出有度、动态平衡。


  通过建立全市环境资源要素“蓄水池”,进一步规范环境资源要素储备管理,统筹各区县一定量纳入市级“蓄水池”,专项用于重大项目保障;充分发挥“蓄水池”统筹调度作用,有效解决区县间指标结构不平衡问题,确保项目环境要素应保尽保。长三角(湖州)产业合作区国能梅溪2×9H级燃机新建工程项目,总投资52亿元,新增氮氧化物1670吨,其中1000吨由市级“蓄水池”统筹调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