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
> 工作动态 > 部门动态
乡村教育改革,来看看湖州市吴兴区的做法
【信息来源: 市委改革办】 【信息时间: 2023- 08- 16 】【字号 【我要打印】【关闭】


导读

 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,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,促进教育公平,切断贫困代际传递。近年来,全省各地围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,聚焦破解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、乡村教育质量不够高、乡村教师负担较重等难题,积极推进乡村教育改革,重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。今天,我们来看:湖州市吴兴区创新优化“双减”课后服务  破解农村教育“五类”难题。

 

湖州市吴兴区

创新优化“双减”课后服务

破解农村教育“五类”难题


  近年来,吴兴区持续深化“双减”改革,针对农村家长“接送难”、假期“托管难”、课程“开发难”、课后“学习难”、居家“作业难”五个难题,加强课后管理,打造数智平台,深挖特色资源,推动全区27个农村学校、3万余名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。

试点“安心接”应用,破解家长“接送难”


将晚托时间调整为各乡镇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,并提供延时服务,同时在仁皇山小学1595名家长群体试点“安心接”应用,家长可通过“安心接”手机端与学校治理端实现双向互动,形成“家长申请—学校生成名单—家长到校提示—学生刷脸离开—家长接走孩子”安全闭环管理。


 

开展“全方位”服务,破解托管“管理难”


深化“浙里课后服务”应用,将农村学校托管服务情况“全覆盖”纳入平台管理,实现参与学生、参与教师、课程信息、排班排课等托管数据“全采集”。打造“晾晒台”,线上开展教师“每周晒”、家长“随时评”、教研员“每月核”活动,托管需求实时采集、质量实时评价。近两年,根据外来务工人员需求,推出寒暑假暖心托管行动,实现学期和假期“全时段”服务,累计为826名新居民子女提供服务,参与教师志愿者达259名

 

 

深挖“本土化”元素,破解课程“开发难”


充分挖掘吴兴本土资源,探索将本地文化元素与托管课程开发相融合,形成特色农村拓展课程。目前,已开发柳编、湖剧、刺绣、雕版印刷、舞狮、空竹、剪纸等“双减”拓展课程100门,其中非遗技艺12项,传统特色项目超30项。如,轧村中学融合武术、体操、舞蹈等元素,成立精恒舞狮队,舞狮队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《传奇中国节》《古韵新声新春特辑活动》等录制。

 

 

打造“数智资源”平台,破解课后“学习难”


创新打造“吴兴教育魔方”应用,联通“之江汇”“浙教钉”等平台,开发优学吴兴、名师直播课堂等模块,精选区内外名师、同步课堂等课程资源,实现各学段优质资源云端推广、城乡教育同步发展。目前,已上线中小学全学段精品课程297节、托管拓展课程6门、项目化作业100多份,点击率超万次

 

 

5 上线“吴兴e答”应用,破解作业“辅导难”


上线“吴兴e答”应用,构建“1+5+N”体系,1个“吴兴e答”应用,名师作答、朋辈问答、银龄座答、我师在线、AI智能辅导等5个子场景,精品微课、板书分享等N个功能模块。组织80位名师专家团队,预先录制题目讲解,设置在线作答功能,实时答疑解惑。目前,累计答复学生问题3000余个,点击率2万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