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等一件件民生“小事”,虽然看起来琐碎细微,却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,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。办好民生小事才能成就国家大事。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民生“小事”解决好,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,同样也考验着政府的能力和决心。5月19日晚,央视《焦点访谈》聚焦湖州,小事办实,实事办好。
这是浙江湖州的一档民生栏目,叫作《看见》。这一期节目关注了当地老旧小区各种通信线缆“盘踞”,以及从自家窗口拉一条接线板,为电动自行车“飞线”充电的现象。
“飞线”充电,极易引发火灾,隐藏着很大的安全隐患,这个现象在很多城市的老旧小区中十分常见。湖州这个小区的居民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多年。那么为什么迟迟得不到解决呢?
要整改,需要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一起合作解决,这其中涉及一些利益冲突和分歧,因此难以达成一致。但居民的充电问题需要解决,于是当地政府牵头,在一些社区为居民安装了充电桩。不过,因为费用、车位紧张等问题,很多居民并不愿意使用。 为了把这些涉及群众利益、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彻底解决,湖州市开展了“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”实干争先主题实践,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,叫“看见办”,并与当地电视台合作,开设了一个全媒体栏目《看见》。让媒体找线索、做调查,曝光各种积压的难题,反映群众呼声,以督促相关部门快速处置。 在反映“飞线”充电现象的节目播出当天,湖州吴兴区政府便召集了应急管理、住建、消防等各相关部门以及街道办一起开会,出台整改方案。 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困难,大家一起坐下来想办法。讨论后,吴兴区拿出了由第三方统一施工,各运营商按比例承担相应责任的整改方案。涉及的资金,根据每家公司在这个小区的占比来分摊费用,不足的部分区里给予一定的补助。
从湖州治理“飞线”的工作中不难看出,基层工作千丝万缕,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事也时有发生,如何建起群众与政府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,及时听到群众的声音,是为百姓办实事的基础,这也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共性问题。为此,各地政府也在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式。
要为群众办实事,就要听到群众的声音,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广开言路,主动走到群众中间,用各种方式倾听社会各方诉求。 湖州地处长三角城市群,商贸往来一直很活跃。为了优化营商环境,每周三湖州市级和各区县两个层级都有一场“政企恳谈会”,各相关部门和当地企业进行座谈,倾听企业和员工在生产生活上的诉求。
一次政企恳谈会上,有企业提出,他们所在的企业园区缺乏绿化,而且周边垃圾堆积,影响了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,希望能协调解决。 走到群众中间、和他们真正面对面,才能听到他们真实的诉求。这不仅能为群众解决难题,也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和群众沟通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有了更多思考、感悟和成长。
浙江省湖州市委书记 陈浩
坚持问题导向其实也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个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。我们努力让每一个社情民意都能得到关注,让每一个百姓期待都能得到重视,让每一个民生问题都能得到解决,把党建建在了群众的心坎上,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,使得我们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更高了。
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,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从节目中看到,要想解决好民生小事,首先要想方设法摸准情况、吃透问题,了解群众真正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,找准痛点和堵点;其次要问计于群众,问计于实践,拿出真招实招管用的招,才能解决实际困难,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