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
> 工作动态 > 部门动态
构建数字化改革制度规范体系,来看安吉做法
【信息来源: 湖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】 【信息时间: 2023- 01- 10 】【字号 【我要打印】【关闭】

   制度规范体系建设是数字化改革“1612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构建数字化改革统一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。一年多来,全省上下牢牢把握变革重塑的根本要求,积极破除制约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瓶颈,不断强化制度规范体系建设,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辨识度、影响力的制度规范成果,在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、浙江标识的数字治理制度规范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一起来看安吉做法↓↓↓

 

安吉县

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

全力拓宽“绿水青山”和“金山银山”

双向转化路径

  安吉作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诞生地和国家级生态县,依托地区自然资源优势,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创新打造“两山合作社”应用,固化形成GEP核算、生态保护综合补偿、“两入股三收益”利益联结等制度规范体系,有效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难度量、难抵押、难交易、难变现等问题。截至2022年12月初,已发布《“两山合作社”建设与运行管理指南》(DB3305/T 227-2022),“两山合作社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已被全国7个32个县区复制推广。


聚焦资源量化,建立三级GEP核算体系


  与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、浙江大学、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探索,研究发布《生态系统生产价值(GEP)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》(DB33/T 2274-2020),明确陆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(GEP)的核算步骤、生态产品功能量核算方法、定价方法和价值量核算方法等,形成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(GEP)专项核算成果。依托“两山合作社”应用,通过算法模型实时核算县域、乡镇GEP,实现实时结果、各乡镇年度GEP数值分布、年度产值对比和排名、分类分项排名等内容量化可视。同时,以县域GEP、乡镇GEP为基础,探索从不用类项目管理、价值评估、项目评价、支持项目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项目级GEP核算,并结合项目背景、项目类型、项目规划、红线范围、周边资源等因素,对收储进项目库的生态资源转化项目逐一开展项目级GEP核算,明确项目生态产品具体价值,构建县域生态资源转化项目实时核算结果数据库,通过搭建生态资源转化项目“一张图”信息平台,直观、定量反映项目基本情况和生态影响,为提升生态资源转化项目管理科学化、精准化、便利化奠定基础。



 

聚焦资源保护,建立生态保护综合补偿制度



  以应用中的GEP核算结果为依据,出台《安吉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实施方案》,提出十个方面25个具体补偿方向,推动生态保护补偿从过去较为单一的流域、公益林、耕地等自然资源保护补偿向均衡发展综合补偿、生态资源保护分类补偿、生态环境治理激励补偿和创新多元生态权益市场交易等方面拓展,共涉及补偿资金4.8亿元。及时总结“两山合作社”应用实践经验,细化制定《安吉县土地出让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(试行)》《安吉县水域补偿等效替代工程实施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制度,推动形成生态环境“保护者受益、使用者付费、破坏者赔偿”的良性循环机制。为激发乡镇(街道)生态保护积极性,印发《安吉县2022年度乡镇(街道)GEP综合奖补办法(试行)》,构建以水源涵养、土壤保持、洪水调蓄、固碳、释氧、气候调节、调节服务等为核心的乡镇(街道)GEP综合奖补指标体系,分5档开展考核并发放财政奖补,推动乡镇(街道)在生态保护中受益。

 



聚焦资源保护,建立生态保护综合补偿制度


  以自然资源价值实现助力共同富裕为目标,制定发布《关于开展乡村资产资源“两入股三收益”工作的指导意见(试行)》,形成“资源归集—确权评估—精准招商—商定入股—收益反哺”的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运行流程,明确村民、村集体可通过应用将资产、资源经GEP核算价值后存入“两山合作社”,统一以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名义招商推介引项目,推动乡村资产资源高效转化,促进乡村优质资产、资源“两入股”,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租金、挣薪金、分股金“三收益”,从而带动乡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和村集体增收、村民致富。截至12月初,“两山合作社”已入库乡村资产、资源点位550余处,通过“两入股三收益”模式精准招引项目40余个,吸引投资额13.7亿元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比上年缩小0.1,预计每年村集体收益增加2077余万元,真正实现了“存入绿水青山,取出金山银山”的美好愿景。